山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及间作豆科植物的改良效果
为解析山药田连作后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探寻连作障碍产生的微生物学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粮田土壤为对照,在分析山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究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 3 种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 0~100 cm土层中,山药田和粮田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基本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与粮田相比,山药苗期 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山药田土壤高于粮田土壤,特别是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1.86~4.48 倍.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粮田土壤高于山药田土壤的趋势,特别是 0~20 cm土层,分别比山药田土壤提高了 1.51 和 0.75 倍.山药收获期,0~20 和 20~40 cm土层山药田土壤细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出低于粮田土壤,而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的趋势,且 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均降低.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后可显著提高 0~40 cm土层土壤中的固氮菌、解磷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说明山药连作会明显影响土壤三大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而间作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山药田、粮田、微生物群落分布、间作、豆科植物、改良效果
S154.3;S541.2;S792.11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2023-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