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典型土壤磷库状况及对长期施磷和秸秆还田的响应
通过大面积田间土壤养分测定及与1978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系统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农业生态类型区典型褐土、 潮土、 水稻土土壤磷素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并基于肥料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河北省典型褐土、 潮土上长期施用磷肥、 秸秆还田对土壤各形态磷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主要农业生态类型区土壤全磷、 无机磷总量、Olsen-P含量均表现为太行山山麓平原褐土区>海河冲积低平原潮土区>冀东滨海平原水稻土区.1978年二次土壤普查至2014年的36年间,褐土、 潮土、 水稻土土壤全磷分别增加66.5%、32.8%、23.2%;Olsen-P分别增加了444.9%、533.4%和171.8%,有效磷占全磷的比重呈逐渐增加趋势.太行山山麓平原典型褐土上连续7年施用P2 O575~210 kg/hm2,与P1相比,土壤Olsen-P占全磷比重以及Ca2-P、Ca8-P占全磷、 无机磷的比重均随磷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O-P占无机磷比重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山麓平原典型潮土中小麦秸秆还田22年,土壤全磷、 无机磷总量、Olsen-P无显著增加,土壤无机磷中Ca2-P、Al-P、Fe-P、O-P、Ca10-P均无显著变化,Ca8-P显著增加.
山麓平原、低平原、滨海平原、磷肥、秸秆还田
S153.6;S143.2(土壤学)
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12220204D、HBNZTS201502
2018-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