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58/j.cnki.tr.2022.05.025
土壤全碳全氮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祁连山南坡黑河上游为例
为深入了解影响土壤养分的主控因素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以黑河为研究区,采用野外采样、实验分析、地统计分析对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全碳全氮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在单因素、双因素作用下对土壤全碳全氮的影响及适用条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均属于正态分布,且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均为第一级,属于中等变异;②土壤全碳、全氮含量插值模型均为指数模型,由结构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总体呈现出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且全氮的插值精度(0.71)>全碳的插值精度(0.55);③自变量对全氮的解释力大小前3位为:有机质>容重>归一化植被指数,自变量对全碳的解释力大小前3位为:有机质>容重>电导率,有机质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大都在0.6以上;土壤全氮及全碳含量最大值出现的区域土壤容重<0.6 g/cm3、电导率0.3~0.35μS/cm、pH 7~8、有机质含量100~150 g/kg、粒度10~100μm、年均气温–1~1℃、年降水量360~390 mm、地形湿度6~9、坡度15°~25°、植被指数0.95~1、坡向为北方、DEM 2500~3500 m(高中山).因此,为提高土壤质量,应根据其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进行分类治理.
土壤全碳、土壤全氮、地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
54
S152.4;S156.6(土壤学)
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长期科研基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湿地保护恢复;其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监测项目
2022-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64-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