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58/j.cnki.tr.2019.03.023
普洱茶种植对滇南红壤大孔隙的影响
为探讨滇南典型红壤下普洱茶种植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以灌草地和茶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法观察土壤剖面,运用Photoshop CS 5、Image 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利用土壤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研究了该地区的大孔隙特征.结果表明:茶地在耕作层大面积染色中,染色深度可达土层40 cm深度,灌草地于土层2.8 cm深度开始出现大孔隙流,灌草地比茶地更易发生大孔隙流;样地大孔隙主要集中在当量孔径0.4~2.5 mm,其中茶地和灌草地当量孔径0.4~1.0 mm大孔隙密度分别占95.2%和95.5%,当量孔径>1 mm的大孔隙密度较低,且灌草地大于茶地;大孔隙密度分布为10~20 cm土层最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依次递减,整体上土壤大孔隙密度关系为灌草地>茶地;土壤大孔隙不同当量孔径密度和染色面积比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显著性相关关系,当量孔径>1 mm的大孔隙仅占4.61%,但控制了饱和导水率90.8% 的变异.茶地相较于灌草地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水分向下运移速率慢,渗透量减小,致使水土流失加重.
土壤大孔隙、染色示踪法、茶种植、饱和导水率、滇南
51
S157.1(土壤学)
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BB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235,31760149,3156023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810677016;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补助项目2018-LYPT-DW-162;云南省自然生态监测网络监测项目2018-YN-12
201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8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