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58/j.cnki.tr.2018.03.024
土地利用方式对雅江中游土壤理化性质及颗粒分形特征的影响
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方法,分析了雅江中游4种土地利用方式基本理化性质,并运用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模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与土壤粒径、性状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30 cm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稀疏灌丛>农耕地>荒草地>人工林地,随着土壤层次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大趋势.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均与容重规律相反;②4种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以粉粒、砂粒为主,黏粒含量仅占到0.36% ~4.27%,土壤质地偏砂性;③0~30 cm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平均值的顺序为:农耕地>荒草地>人工林地>稀疏灌丛.人工林地具有较好的土壤结构,相对疏松、通透性好.而稀疏灌丛受到砾石影响,分形维数最小,但在保水保肥能力上最弱;④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砂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73,P<0.01);与粉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0,P<0.01);与黏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3,P<0.01).这表明,一定程度上,研究区分形维数可作为评估水土流失的指标;⑤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各土壤单一物理性质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均为正相关关系,而与容重、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
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体积分形维数、土壤颗粒
50
S153;S152.3(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61;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厅校联合基金项目2016ZR-NY-04
2018-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1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