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015/j.cnki.1004-8049.2020.12.004
认知偏差、威胁建构与美国对中国海洋战略的政策反应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的中国海洋战略是一项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综合性议程,但在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战略界进行了"选择性认知",从而形成了偏差认知,并在其上构建了中国海洋战略的所谓"威胁",进而传导至实际政策.其中,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是美国战略界形成偏差认知并进行威胁建构的主要原因.同时,部门利益的追逐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为了化解中美间的海上安全困境,一方面,中国需要向美国阐明中国海洋战略的经济性与合作性,弱化美方的认知偏差.同时,要善于运用"斗争+妥协"艺术,呼吁中美之间建立海上危机管控机制,努力维持并营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中国还需加快与东盟国家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进程,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的海上公共产品,增强周边国家对"海上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消释其因中国海上力量的壮大而产生的疑虑情绪,从而消解美国的遏制政策所带来的压力.
海洋战略、认知偏差、威胁建构、海洋命运共同体
28
D815(国际关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项"未来3—5年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研究"19VDL003
2021-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