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43/j.cnki.11-1302/c.2022.10.002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及理论逻辑——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分析
本文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对进口品在经济循环中的价值流向进行细分,以准确衡量内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国内生产体系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视角理解新发展格局.本文研究表明:第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带动份额从2010年的20.8%下降到2018年的1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8年的4.2%,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减弱,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第二,国民经济40个产业部门中有36个部门外需对增加值的带动份额趋于下降,但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等17个部门外需对增加值带动份额仍在20%以上,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市场仍然具有重要作用;第三,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关键部门的生产对外依存度较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点领域.本研究为理解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定量分析基础,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理与内涵.
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扩大内需、自主创新
39
F120.4(中国经济)
2022-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