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43/j.cnki.11-1302/c.2020.08.005
医保支付方式与医疗服务供方道德风险——基于医疗保险报销数据的经验分析
医保支付方式在防范医疗服务供方道德风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本文利用样本地区医疗保险真实报销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控制医疗需求释放、需方道德风险以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的影响,以探究医保支付方式对供方道德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在支付方式由"按诊次支付"改革为"按用药天数支付"后,参保人就诊频率显著降低,而次均医疗费用特别是中药费显著提高,使得总费用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从而证明尽管按用药天数支付抑制了医疗服务供方"分解就诊次数"的道德风险,但却释放了"增加用药"的道德风险.②在不同的支付方式下,医疗服务供方会利用其专业知识和在医患信息不对称中所处的绝对优势地位,实现道德风险表现形式的转变,从而维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③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65岁以上老年人、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说明医务人员"差别定价"行为也显著存在.本文的研究为医保支付方式的完善以及基金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医疗保险、供方道德风险、支付方式、双重差分法
37
O21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预防为主的大健康格局与健康中国建设研究"17ZDA080
2021-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