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656/j.issn.1672-1519.2024.01.08
内毒致病的理论探析
内毒致病理论源于秦汉时期所形成的毒邪致病理论.晋隋唐宋时期细化了内毒的种类,并丰富了理论内涵.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毒致病理论体系.内毒病因病机以阴阳辨析为总括,与内外、气血、脏腑紧密联系.内外可分病邪来源,但皆以"郁"而化生内毒为核心病机.气血、脏腑既是内毒化生之源,亦是内毒病位之所在.内毒所伤气血、脏腑层次不同,其证候表现与病情深浅不同.内毒的治则治法以避邪防毒、祛邪解毒、扶正托毒与调形安神为要.避邪防毒之法,包括"避外感"与"防内生"两方面,其中开郁治疗是防生内生之毒的关键,其治法以调通气血与安和脏腑为要.祛邪解毒可采取"内以清毒,外以排毒"之法,并注重配伍散结药物.扶正托毒之法除补益正气外,亦需注重因势利导,以顺势托毒外出.调形安神是为修复毒邪所败坏的形神,并可配伍引经药物,以直达病所.通过创新突破的新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的新方法,促进了内毒致病理论的现代化发展.
内毒、理论源流、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研究思路
41
R22(中医基础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4340
2024-0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