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S卒中分型与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分析及其预后评判的意义初探
[目的]研究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卒中分型与中医证候要素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72 h内的新发卒中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及心电图、心脏彩超、经颅多普勒(TCD)、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结果.2)将中医辨证分型与CISS分型结果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中医证类以血瘀(179例)、痰(105例)为主.2)心源性卒中预后较差(22.7%),穿支动脉疾病预后较好(3.5%);火证预后结局不良(20.5%),血瘀证(16.2%)预后较好者居多.3)火证(相关系数0.49,P=0.009)、血瘀证(相关系数0.55,P=0.004)与心源性卒中具有相关性;而痰证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相关(相关系数038,P=0.001),风证与穿支动脉疾病相关(相关系数0.47,P=0.009).[结论]辨证分型中的血瘀证、痰证分别与心源性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相关,火证与心源性卒中相关.CISS分型与中医证类对于卒中综合征的描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缺血性卒中亚型、辨证分型、证候要素
28
R255.2(中医内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504805
2011-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