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虎林市大米加工业的发展研究
一、虎林市大米加工企业的基本现状虎林市的大米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市场的选择,也是广大农民努力创业的成功典范。随着我市稻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水稻总产量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再加上国家保护价收购需要农民送粮,这就为小型大米加工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由于小型大米加工企业具有收购早,加工快,进入市场及时等优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市大米加工企业就实现了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型,小型大米加工企业由初期的十几万设备,发展成现在近千万设备,且加工能力也成翻论倍的递增。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末,我市从事大米加工的企业共有78家,实现营业收入395284万元,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381万元,资产总计为251831万元,年末从业人员为1648人。由此可见,大米加工企业已经成为我市工业的生力军,在实现粮食转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困境、虎林市、大米加工、加工业、加工企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型、水稻种植技术、农民增收、经济普查数据、稻米种植面积、保护价收购、营业收入、进入市场、设备、企业发展、粮食转化、加工能力、从业人员、水稻总
F32;TU9
2014-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6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