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546/j.cnki.tjyjc.2016.10.033
粮食主产区的产量结构、增长效益与粮食安全的实证研究
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1980-2013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它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增长效益及构成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我国部分粮食主产省存在着粮食产量增长潜能降低、粮食主体功能地位削弱以及粮食结构“去口粮”化的严峻形势.新的增长性作物尽管产量已居主导地位,但增量结构优势不突出.粮食主产区间的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非均衡性问题突出.粮食产能缺乏持续的稳定性,相对于粮食结构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产能的制约影响更大.
粮食主产区、动态偏离-份额法、粮食安全
F224.9(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J1455;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规划项目14SKJD05;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项目15ZBYB09;15ZBLPS05
2016-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