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3060.2005.01.001
莱布尼兹与现代德语之沧桑--兼论"语文作育"与民族语言命运问题
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德语可谓历史悠久.但经过"三十年战争"后,德国民族一度对德语的价值失去了自信.在这一处境中,莱布尼兹奋然提出"语文作育"和"德语思维社会"等观念,旨在唤醒德意志民众重新肩负起母语作育的责任.在评论了莱氏对德语的长处和短处的分析后,本文简略地追溯了现代德语于继后两世纪的发展.以此为背景,本文进一步指出:当代德语正面对另一次的语文危机,而挑战主要来自英语的强势.几年前终于再有一群德国学者,他们出于对德语作为一学术思想语言的前途的忧虑,对德国各邦政府发起了公开联署.借着德国的经验,本文于结论部分再进一步指出,当代汉语其实也面对着雷同的处境,作者最后更就中国大学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政策提出一系列的理论反省.
德语困境、莱布尼兹、语文作育、德语思维社会、民族语言命运、中国高教汉语政策、反省
16
B516.23;H002(欧洲各国哲学)
2005-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