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589/j.cnki.issn1004-6569.2018.23.106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5 +0.47)mPa/s,护理干预后为(1.75±0.24)m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6.22±5.23)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8.20±1.45)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25.00%;观察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8±0.45)mPa/s,干预后(1.20±0.17)m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9.55±5.29)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5.20±1.28)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7.50%,两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组术前和护理干预后、两组干预后的下肢血液粘稠度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对下肢骨折术后实施积极的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切实降低下肢血液粘稠度、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预防和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临床观察
R473.6(护理学)
2019-0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