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563/j.cnki.sdzs.2021.01.019
开埠早期上海虹口地区城市化进程研究——兼论英美租界合并的土地经济动力
目前学术界对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研究及规律的总结,主要依据开埠以后上海英、法租界的研究,而对地处苏州河以北的美租界的城市化过程研究较为少见.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1864-1866年上海虹口暨美租界地图》为基础,结合《行名录》《上海道契》和《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等资料,对开埠早期上海美租界城市化进程进行研究发现1850-1860年开埠早期虹口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在港口经济驱动下,藉由土地价格的浮动所实现,并且使上海一改中国传统城市只依河流一侧形成单岸城市的特点,而发展为跨苏州河两岸的双岸城市.同时,该地区内部因与已高度城市化的英租界区位差异,形成以吴淞路为界东密西疏的道路网络格局.虹口地区城市化的这些特点,不仅受到该地濒临黄浦江区位条件的影响,同时还由于美租界管理水平较低所带来的城市治安不善的制约,并进而直接导致1863年美租界并入英租界这一历史事件的产生.
城市化、洋行、美租界、上海虹口、开埠
42
K25;K92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核心地区形成的时空过程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用友基金会"商的长城"一般项目"基于《行名录》的近代上海商业研究;数字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2021-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7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