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要并驾齐驱
知识、能力、创新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程度;反过来,能力与创新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没有离开知识的能力与创新,也没有离开能力的知识学习。因此,知识、能力、创新水乳交融。新课程要求,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关注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把能力和创新凸现出来。<br> 1、在感受和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创新<br> 创新教育和传统教育不同,并不在于否定知识、能力和创新的教育价值,而是改变了知识、能力、创新在教育过程中的性质和地位。也就是说,改变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传统看法。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地,而在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成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识再也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教《哨子》中,我紧紧抓住议论文特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首先如我设计问题,“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它后来对我很有用处”是什么意思?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回答,学生讨论后明确:这是作者为了引出的论点。接着我又引导说,本文从实在的“哨子”引申出去,围绕“哨子”不断生发议论。可以看出,“哨子”确实在富兰克林一生的生活和事业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中多次写“哨子”,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含义是不同的。那么,我们想想,第一、二、三、四自然段的“哨子”分别指什么?主人公为追求“哨子”,付出怎样的代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的论述的过程是怎样的?经过学生的讨论明确: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这篇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日常见闻着笔。通过联想和类比,由此及彼,生发议论,阐明观点。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最后在理解这篇议论文的内容、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为文章确立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角度要新。这个要求的目的是拓展延伸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学生讨论有缘组同学代表回答,三种观点。可见,学生的三种观点是在我的四次铺垫中完成的,创新的产生是在感受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
培养能力、掌握知识、并驾齐驱
G40.013;G642.0;R473.74
2014-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