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石炭系地震波组及构造-地层层序特征
利用最新钻井与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石炭系的地震波组特征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研究区构造-地层层序.通过分析对比30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识别出4个主要反射界面:T0,T1,T2和T3.To和T2界面反射波振幅强、连续性好、波形稳定,为本区主要的区域性不整合,也是关键的可对比标志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4个反射界面间各地震地层的波组特征,其中T1与T2之间的反射波组整体振幅弱、中-低频和中-差连续,反射外形呈楔状,可作为陆东地区对比的标志层.在不整合面追踪的基础上,结合露头、古生物资料和年代学资料等,将研究区石炭系划分为4套构造层,从下至上分别为:下沉积岩段C1-s(滴水泉组)、下火山岩段C1-v(松客尔苏组下亚组)、上沉积岩段C2-s(松客尔苏组上亚组)和上火山岩段C2-v(巴山组).研究认为,石炭系各构造层的分布受基底、构造背景、发育位置及后期改造作用的控制,在弧内断陷和弧前盆地等部位发育的厚度相对较大,在岛弧凸起部位厚度较小;早、晚石炭世末发育的两期构造挤压运动,导致C1-v与C2-s之间的地层及C2-v构造层顶部遭受剥蚀,并使石炭纪断陷发生反转.
地震波组特征、构造-地层层序、石炭系、陆东地区、准噶尔盆地
39
TE121.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1-001
2018-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91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