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253-9985.2009.06.015
楚雄盆地洒芷古油藏成藏与破坏主控因素
楚雄盆地自下寒武统至白垩系,在多处发现油气苗和沥青显示.研究认为,导致洒芷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因素是晚期构造隆升与大幅度的剥蚀,它们使得古油气藏暴露地表;晚期挤压冲断伴生的张性破裂缝窜通地表,使油气散失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破坏因素.油藏孔隙类型主要有两种:下部主要为原生型孔隙(上三叠统);上部主要为裂缝型孔隙(侏罗系).下部的孔隙型沥青是早期成藏的岩性 -地层油气藏的残迹.这说明斜坡区、隆起区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有利于古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孔隙型、裂缝型、成藏要素、洒芷古油藏、楚雄盆地
30
TE122.3(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项目"南方海相外围探区油气勘探潜力评价"G0800-06-ZS-152
2010-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68-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