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522/j.cnki.1671-5098.2018.02.031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噪声来自于发生物体的不规则振动, 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不和谐的声音,既不可避免又很难消除,它可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特别是听觉系统,其受损表现为听觉反应迟钝,语音和信息识别能力差,最终可引发耳聋. 人们将由于长期接触工业噪声所导致的一种渐进性、 感音性听觉损伤,称之为职业性噪声聋. 目前我国有大约1000万的工人处于噪声超标的环境工作,其中约1/10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1],可谓群体巨大,目前,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我国危害工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临床上缺乏一种相对客观、准确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方法,且现阶段的大部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客观的听力测试上,收效甚微. 自20世纪90年代起,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疾病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反映,且因其相对客观、准确,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动脉自旋标记(ASL)是一种依靠内源性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无电离辐射、无需对比剂、安全可重复的优点,其功效经论证与PET接近[2],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当中.因此,利用ASL成像技术,探寻一条职业性噪声聋的客观诊断途径,成为广大影像工作者的研究目标.
25
2018-04-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