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患者血淀粉酶分泌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胰外分泌腺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预后极差,被称为“癌中之王”,90%的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不到5%”1”。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为2.64%,位居全部癌症第7位;其病死率为4.04%,位居全部癌症的第6位”2”。胰腺癌患者90%会出现迅速而明显的体质量减轻,胰腺外分泌因癌肿占位等原因而出现功能不全,引起的内源性胰酶活性降低或丢失,摄入的食物不能被充分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出现脂肪泻、腹胀、腹痛和体质量下降等临床表现。淀粉酶在人体中胰腺含量最多,血液中的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长期以来,血淀粉酶水平一直作为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3”,本课题主要研究了解胰腺癌患者血淀粉酶分泌变化以及其是否和肿块位置有关。
胰腺癌、癌患者、淀粉酶分泌、胰腺外分泌功能、辅助诊断指标、体质量、发病率、质量下降、诊断技术、消化系统、外分泌腺、人口寿命、临床表现、活性降低、恶性肿瘤、恶性程度、癌症、生存率、内源性、酶水平
R73;R97
2015-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5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