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3110.2001.05.025
长沙地区1986~200O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策略.方法用公认的方法进行鼠情调查和对病人、动物进行病原学、血清学研究.结果 15年中湖南全省年均发病率为9.86/10万;长沙地区则年均发病率为19.06/10万,近全省发病率的2倍;鼠密度为6.33%,流行前期、后期鼠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病人钩体培养阳性率17.29%,至少分属8个血清群,以流感伤寒和秋季热群为主;鼠肾中分离钩体阳性率为11.78%,至少分属5个血清群,黑线姬鼠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其次,黄毛鼠携带爪哇群,家犬带菌率为22.50%,鼠与犬带菌率差异无显著性;钩体病人双份血清抗体,黄疸出血群、犬群等6个群抗体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爪哇群其抗体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动物血清抗体调查中,检测了犬、猪、牛具有某一抗体阳性的分别为60%、53.33%和84%,其差异有显著性.犬抗体分属6个血清型,以澳洲为主;猪则分属5个血清型,以巴达维亚为主;牛分属11个血清型,以巴达维亚为主.结论在15年监测中长沙地区平均发病率为全省的2倍左右,几乎每年发病率都较高,是湖南省的典型代表.鼠类尤其是优势鼠种黑线姬鼠、犬、猪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人感染菌群非常复杂,至少有8个钩体菌群.用现行的四价菌苗接种易感人群其作用有限.
钩端螺旋体、监测、血清学、病原学
8
R514.4(传染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