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14/j.issn.1008-5971.2024.00.0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中医证候特征
目的 采用聚类变量分析方法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选取2022年8-9月在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自制资料提取表,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医证候因子.对中医证候因子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及聚类变量分析;最后,由4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根据相关指南从聚类变量分析结果中筛选合适的聚类簇目,总结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及中医证候.结果 根据聚类变量分析结果,中医症状和舌脉体征可聚为24类,共归纳出15类证素,其中病性证素9个,分别为气虚、气滞、阴虚、阳虚、血虚、实热、痰浊、水湿、血瘀;病位证素6个,分别为心、肝胆、脾、肾、肺、胃.剔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聚类变量,发现中医证候聚为5类时,各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1,提示聚类结果较好.5类中医证候分别为心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瘀热互结证.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属本虚标实,实证以气滞、实热、血瘀、痰浊、水湿为主,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血虚为主,病位涉及心、肝胆、脾、肾、肺、胃等脏腑,中医证候可分为心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瘀热互结证.
心绞痛、不稳定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聚类分析、证候
32
R541.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徐州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KC20142
2024-0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