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岩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随着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古老层系的烃源岩越来越受到关注.华南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黑色岩系,其形成于两套冰期沉积之间,近年来引起勘探界关注.基于岩心、岩石薄片和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含量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大塘坡组黑色岩系沉积特征、形成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大塘坡组黑色岩系主要分布于黔湘渝地区,厚度为2~90m,自下而上划分为Ⅰ段含锰页岩、锰碳酸盐岩和Ⅱ段黑色页岩.Ⅰ段矿物组成以菱锰矿、铁锰白云石及黏土矿物为主,Ⅱ段主要矿物类型为黏土矿物、石英及长石.大塘坡组黑色岩系干酪根类型为腐泥型,发育红藻、绿藻、褐藻等藻类;Ⅰ段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为2.3%,Ⅱ段底部TOC含量明显升高,平均为2.9%.综合分析认为,大塘坡组黑色岩系总体形成于冰期后气候转暖、盆地与开阔海连通的水体;热液活动及硅酸盐化学风化作用分别控制了Ⅰ段和Ⅱ段的营养物质来源,对表层水体的原始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是大塘坡组黑色岩系有机质富集的关键;沉积期底水缺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黑色岩系;大塘坡组;热液活动;化学风化;南华系
42
TE1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古老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分布规律与关键技术";"深层烃源岩形成与分布"
2021-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1页
114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