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Bongor盆地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特征
乍得Bongor盆地基底是由早寒武世及更老的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构成,经历了古生代-侏罗纪长期的风化剥蚀夷平作用.早白垩世受中非剪切带走滑-拉张作用影响形成拉分盆地,同时在基底形成大量的构造裂缝;晚白垩世强烈反转,古近纪发育成为统一的盆地.2007年以来实施多层系立体勘探,不仅在下白垩统沉积地层发现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而且还在花岗质基岩潜山获得高产油气流,证实了5个潜山油藏带.根据储集空间的特征将基岩储层划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两类.综合地震、测井、地层成像、元素测井和岩心分析等资料,垂向自上而下将潜山的储层序列划分为风化淋滤带、缝洞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潜山所处的构造位置和埋藏深度决定了潜山储层序列发育的完整性和物性的好坏.基岩储层的垂向分带性为钻前储层的地震横向预测和评价提供了可能.
花岗岩、基岩、潜山、裂缝型储层、储层序列、Bongor盆地、乍得
36
TE12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2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13D-090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97-90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