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及勘探选区
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岩溶储层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响应分析,同时对全盆地200余口探井的茅口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2种古地貌分析方法开展了茅口组顶部古地貌形态的精细刻画,指出茅口组顶部发育岩溶洼地、岩溶斜坡和岩溶高地3种地貌单元,古地貌具有“三高地、两斜坡、两洼地”的特点,岩溶洼地地层保存基本完整,岩溶高地缺失茅口组四段和部分茅口组三段,岩溶斜坡的地层缺失介于岩溶高地和岩溶洼地之间.突破了前人对茅口组风化壳古地貌存在“两高地”的认识,根据这一新认识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强度特征将茅口组顶部风化壳岩溶储层划分为4个有利勘探区带.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岩溶古地貌、有利勘探区带
33
TE11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潜力与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研究"2011ZX05004-001
2013-0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94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