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清水河组低渗透储层成因机制
碎屑岩低渗透储层成因机制包括低渗透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和储层致密史-油藏成藏史匹配关系两个方面.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低渗透储层进行了研究.储层低渗透特征具有沉积作用主控、压实作用主导、溶蚀作用改善、胶结作用强化的特点.针对砂质砾岩—细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以“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储层孔隙结构”为约束进行地质历史时期储层物性的恢复,确定不同区带、不同岩性储层的低渗透形成时间,结合油藏成藏史及原油分布特征,分析清水河组低渗透储层成因机制.清水河组存在3类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Ⅰ类为中渗成藏-现今中渗储层、Ⅱ类为中渗成藏-现今(特)低渗储层、Ⅲ类为(特/超)低渗成藏-现今(特/超)低渗储层;其中Ⅱ类细分出2个亚类,Ⅲ类细分出4个亚类.针对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渗透)储层,结合成藏时期储层渗透率特征、储层含油级别、原油特征及试油试采成果等,进行了钻前勘探潜力分析及有效开发增产措施的优选.
准噶尔盆地、低渗透储层、成因机制、主控因素、致密史-成藏史
33
TE112.2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80;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0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12CX06003A
2013-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75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