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75
12个月以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基因型特征分析与临床意义
目的 收集婴幼儿巨细胞病毒(CMV)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研究糖蛋白B、H(gB、gH)基因型与CMV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CMV阳性共697例,其中血小板减低的患儿(年龄<1岁)29例,患儿均为新发初诊患儿,无持续血小板减少>3个月.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对gB和gH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697例CMV感染患儿中,先天性感染76例,围产期感染378例,产后感染243例.其中,29例患儿被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4.16%.29例免疫功能良好的CMV感染伴血小板减少患儿,包括7例(9.2%)先天性感染,14例(3.7%)围产期感染和8例(3.3%)产后感染.诊断时血小板计数<20xl09/L是围产期感染CMV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常见表现.其中,在先天性和围产期感染组中肝胆症状的发生率显著升高.24例使用免疫球蛋白,9例使用抗病毒药物.本研究中最普遍的CMV基因型为gBl(60.7%)和gH2(57.1%).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是先天性CMV感染的常见表现,gBl基因型的毒力较强,gH2基因型与血小板减少症关系密切.
巨细胞病毒、血小板减少症、糖蛋白B、糖蛋白H
21
R373.11;R725(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23-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65-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