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16
不同给药方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过程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给药方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ectomy,CDT)过程中疗效的差别.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6例DVT患者,按CDT治疗过程中的尿激酶给药方法分为24 h持续给药组(23例)及间断给药组(23例),监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数值,统计尿激酶总用量,通过下肢肿胀消退程度及深静脉造影来观察疗效.结果 持续给药组较间断给药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数值升高更明显,溶栓后第2天较入院时前后差值分别为(81.87±12.32) mg/L、(63.53±15.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给药组总尿激酶用量更少,为(328±65)万单位,与间断给药组的(445±31)万单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给药组下肢肿胀消退更佳,溶栓治疗前后患者的小腿周径前后差值为(1.27±0.54)cm,与间断给药组的(2.13±0.78)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造影图片证实持续给药组血管腔内血栓溶解更多,静脉通畅评分为(4.74±1.55)分,与间断给药组的(6.68±1.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以CDT方法治疗DVT过程中尿激酶持续给药较间断给药患者的D-二聚体数值升高幅度更明显、尿激酶用量更少、患者小腿肿胀消退更佳,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直接溶栓、血浆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造影
19
R543.6(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蚌埠市科技创新指导类项目;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蚌埠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2021-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8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