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2

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临床治疗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组(A1组临床前期,A2缓解期)和慢性组(B1发病早期、B2进展期),并选取同期来院检查的健康人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入组对象眼部进行检查,测量眼压,因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差距比较大,所以分别选取5点、14点和22点各进行一次测量,使用裂隙灯检查患者眼前节,采用Humphrey视野分析仪检查患者视野,直接检查患者屈光、眼底以及UBM房角,通过对比前房宽度(anterior chamber width,ACW)、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AOD)、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trabecular iris space area,TISA)、晶状体矢高(crystalline lens rise,CLR)以及虹膜厚度(iris thickness,IT)等数据,分析其临床分型与其临床参考价值.结果 急性组和慢性组的AOD、TISA以及ACW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组和慢性组的CLR和I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2组AOD、TISA低于A1组(均P<0.05),A2组CLR、IT高于A1组(均P<0.05),B2组AOD、TISA、IT低于B1组(均P<0.05),B2组CLR高于B1组(P<0.05),B2组AOD、TISA高于A2组(均P<0.05),B2组CLR、IT低于A2组(均P<0.05).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分型青光眼的眼前节参数,发现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之间眼前节参数存在差异,而急性青光眼发作期和慢性青光眼进展期眼前节参数变化更加明显,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急性青光眼发作期,有效的分型诊断更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操作.

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临床治疗

17

R775.2;R770.4(眼科学)

浙江省“十二五”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成果转化工程重大项目2013T301-14

2019-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87-789,88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全科医学

1674-4152

11-5710/R

17

2019,17(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