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部感染后继发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重症肺部感染后患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的重症肺部感染继发曲霉菌感染患者,随机抽取同一时期未并发真菌感染的重症肺炎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治疗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及血液指标、细菌培养结果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监护病房住院天数、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MV)、感染性休克、肝功能不全、糖尿病、免疫性疾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在2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留置静脉导管、肠外营养以及实体肿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以发热、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为主;外周血白细胞升高、CRP、IGE升高占较大比例;同时影像学具有不典型性,以肺纹理增重、片状渗出和实变等非特异性表现.抢救成功8例中7例为伏立康唑治疗.结论 重症肺部感染后存在上述相关危险因素时需注意易患曲霉菌感染可能;由于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具有不典型性,因此临床医师应认识其好发因素、观察临床病情的变化、多次查痰培养,同时气管镜检查观察黏膜、PBS及活检获得病理不失为一个比较安全的方法,抢先治疗成为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重症肺部感染、曲霉菌、危险因素
12
R563.1;R519.8(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2014-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22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