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152.2005.05.002
p16和bcl-2基因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16抑癌基因和bcl-2凋亡抑制基因及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抗酸染色、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了58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出率及p16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58例前列腺癌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检出率为37.9%(22/58),结核分枝杆菌抗原阳性表达为39.7%(23/58);p16蛋白表达阳性率51.7%(30/58),失表达率48.3%(28/58),其中Ⅰ级、Ⅱ级、Ⅲ级的p16蛋白失表达率各为21.1%、56.3%、85.7%(P<0.05),p16mRNA失表达率分别为20%、40%、80%(P<0.05),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60.3%(35/58),Ⅰ级、Ⅱ及、Ⅲ及分别为31.6%、68.8%、100%,bcl-2 mRNA阳性表达率各为20%、60%、100%(P<0.05).结论细菌L型感染可能和bcl-2、p16基因协同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和高甲基化,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前列腺肿瘤、基因、p16、bcl-2、核酸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3
R73(肿瘤学)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2kj206
2005-09-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