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5332.2018.03.016
肝移植术后致死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1例报告
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属于温度依赖双相型真菌,在37℃呈酵母相,25 ~35℃呈菌丝相.1956年在越南中华竹鼠的肝脏中首次发现该真菌[1],1959年命名为马尔尼菲青霉菌[2], 2011年,基于基因测序分类,更名为马尔尼菲蓝状菌[3].1973年,DiSalvo等[4]报告了首例人类自然感染病例,之后,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临床病例报告逐渐增多,病例大多集中于艾滋病患者[5].近年来,非艾滋病人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报告有增多趋势,研究发现,该病在非艾滋病人群的病死率较艾滋病人群高,可能与临床医师对非艾滋病患者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认识不足,存在延误诊断和治疗有关[6].本文介绍肝移植术后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1例,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愈率.
6
2018-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