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5332.2017.06.001
供肾移植术前活检的Banff组织病理学诊断共识解读
1 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范围内供者器官的严重短缺,尤其是此背景下越来越多边缘性供者器官的应用,供肾质量及其对移植术后存活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对供肾的质量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在供者临床信息评估和机械灌注参数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移植前活检的组织病理评估是一个非常有效而且能直接反映移植肾脏内部结构变化的,其他方法尚无法取代的途径[1].就美国肾移植经验而言,其针对边缘性供肾,尤其是来源于扩大标准的供肾(expended criteria donor, ECD),即供者年龄>60岁,或者供者年龄虽为50~59岁但具有高血压病史,或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132.6μmol/L或供者死因为心脑血管意外者[2-3],均实施供肾获取时或移植前活检以判断供肾质量及决定取舍,并将这一方案纳入到各移植中心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 OPO)的工作流程中.目前,美国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ation Network, OPTN)推荐对所有经临床评估后如果其供者临床指数(kidney donor profile index, KDPI)>85%供者的供肾,均实施移植前活检病理学诊断;或者依据OPTN 2014确立的指导原则,对于普通尸体供肾则由获得供肾移植中心的医师依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采用移植前活检.
肾移植术前、活检病理、组织病理、学诊断、供肾质量、综合评估、器官获取、心脑血管意外、临床指数、边缘性、肾移植中心、指导原则、移植网络、移植术后、移植肾脏、血清肌酐、信息评估、尸体供肾、年龄、美国
5
R4 ;R69
2018-0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