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5332.2017.03.001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
1 前 言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为有效的手段.有研究结果显示,供器官获取、保存及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影响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1].自20世纪中期起,各研究中心不断研发、改进器官保存液,如Collins液、UW(the Universityof Wiscon-sin)液、HTK(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液等相继问世,促进了基于器官保存液静态冷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器官保存进一步摆脱了时间及地域的限制,器官保护技术进入崭新的纪元,极大地推动了器官移植事业的进步[2].SCS技术仍是现在器官保护最常用的技术,为全球多数器官移植中心广泛使用.目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器官的主要来源.然而捐献器官本身以及较长时间的热缺血、冷缺血时间,导致IRI更为严重,显著影响移植预后.因此,如何改善供器官质量尤为重要[3].近年来,新兴的机械灌注(machine perfusion,MP)技术再次应用于器官保存与修复,但MP受压力、灌流速度、氧合情况等参数综合影响,其广泛应用还需大量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4].
专家共识、器官保护、移植器官、中国移
5
R657.3;R734.2;R5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7-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6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