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5332.2014.02.020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诱因之一[1]。肝细胞内持续HBV感染以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持续存在为特征,HBV cccDNA是病毒转录和复制的原始模板,并能长期稳定存在于被感染肝细胞的核中,其长期存在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重要关系[2-3]。建立合适的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很困难,这也制约着HBV导致的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预后及HBV清除等方面的研究。目前,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若肝移植术后不采用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HBV再感染率较高[4]。建立合适、稳定的HBV动物模型,有利于促进对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机制、抑制HBV再感染药物及扩大肝移植供肝范围等研究。随着细胞培养、基因工程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有关HBV感染的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均已相继建立。本文就HBV动物模型其建立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
再感染率、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细胞癌、共价闭合环状、终末期肝病、方法及应用、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相关技术、细胞培养、细胞模型、稳定存在、慢性肝炎、基因工程、复发机制、发病机制、持续存在、相关性
R53;R7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0528,81170444;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资助项目08JCYBJC08400,12JCZDJC25200,11JCZDJC27800;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资助项目10KG101,2011KY11
2014-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