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气:概念、内涵与分类标准
近年来,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深层煤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针对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对这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表述不一致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煤岩气"概念,并系统对比剖析其赋存状态、运储形式、差异聚集和开发规律.在地质上,煤岩气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煤层气,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并存、富含游离气,自生自储-微距运移并可有他源的聚集,煤岩割理裂缝发育、游离气差异富集等特点,埋深超过2 000 m的深层煤岩气具有"高压力、高温度、高含气、高饱和、高游离"的"5高"地质特征;在开发上,与页岩气、致密气特征相似,人工改善储层连通性后,无需排水降压,高势能游离气弹性驱动产出、压降后吸附气解吸接替,可依靠地层自然能量开采,游离气与吸附气连续接力长周期产气.按照埋深、煤阶、压力系数、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和气井产量等,提出了煤岩气的分类标准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初步估算埋深超过2 000m的中国煤岩气地质资源量超过30×1012 m3,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出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渤海湾等盆地是煤岩气的规模富集有利区,梳理了技术与管理挑战并指出攻关方向,为中国煤岩气管理与勘探开发奠定理论、评价和生产实践基础.
煤岩气、煤层气、吸附气、游离气、分类标准、储量估算方法
51
TE1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石油前瞻性基础性研究项目2021DJ23
2024-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78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