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以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为例
基于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现代沉积的详细调查以及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干旱地区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及其差异.通过分析疏勒河支流从顶点到末端不同区域坡度、河流形态、沉积特征等因素的变化特征,将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划分为"近端"、"中部"、"远端"3个相带.分支河流的近端坡度最大,水动力条件较强,主要表现为大型辫状河沉积,心滩以砾质为主,砾石磨圆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定向性,砾石大小为中—巨砾,砂质含量较少,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等微相.中部相比近端坡度减小,主要以高度分汊的分汊状辫状河沉积为主,受分汊和下渗的影响,水动力条件减弱,部分支流干涸,表现为暂时性河流,可见小型透镜状砂体发育,砾石粒径主要以细—中砾为主,砂质含量增高,主要发育辫状河道、泛滥平原和风成沙丘等微相.远端坡度最小,地势平坦,河流开始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转变,沉积物主要以砂质为主,由于受坡降的影响,向源侵蚀减弱,侧向侵蚀加强,在活动朵体边缘,边滩沉积发育,在远端的底部河流完全曲流化,主要发育有辫状河道、曲流河道、泛滥平原、风成沙丘、湖泊和沼泽等微相.
祁连山;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河流形态;砂体展布;沉积特征;沉积构造
48
TE12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主要盆地周缘及邻区分支河流体系分布与沉积模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层优势储层沉积成因机制及地质预测技术"
2021-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75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