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分类与分级评价
利用高压压汞技术对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进行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页岩油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及成储下限,建立基于测井资料进行页岩油流动单元划分的新方法.依据进汞曲线的拐点及分形特征,提出了适合于页岩油储集层的分类新方案:微孔喉(小于25 nm)、小孔喉(25~100nm)、中孔喉(100~1 000nm)、大孔喉(大于1 000 nm),进一步按照页岩所含不同类型微观孔喉的数量将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储集层,分级点对应的孔喉平均半径分别为150,70,10 nm.利用渗透率与孔喉半径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储集层分级评价的渗透率标准门槛分别为1.00×10-3,0.40×10-3,0.05× 10-3 μm2.利用同一水力流动单元内孔隙度、渗透率良好的指数关系,构建了由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流动带指数、划分页岩油流动单元的新方法.在东营凹陷的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标准可以应用于页岩油储集层的分级评价.
页岩油、微孔喉、高压压汞、成储下限、分级评价、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
45
TE122.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313,41402122;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7ZX05049004-003;中国石化科技项目P1502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15CX05046A,15CX07004A,17CX02074
2018-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3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