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流体包裹体分析及盆地模拟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与长10油层组的油源、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陇东与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的原油分为2种类型,第Ⅰ类来源于长7烃源岩,第Ⅱ类来源于长9烃源岩;陕北地区长10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9烃源岩.陇东与姬塬地区长9油藏均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但前者在第1期(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期)就达到了油气充注的高峰期,而后者在第2期(下白垩统志丹组沉积期)才达到油气充注高峰期;陕北长10油层组也存在2期成藏,但2期油气呈连续充注,大致从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早期一直持续到下白垩统志丹组沉积中后期.长9与长10油藏有“上生下储”、“侧生旁储”及“自生自储”3种成藏模式.图10参22
油源对比、成藏主控因素、成藏模式、长9油层组、长10油层组、鄂尔多斯盆地
39
TE1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31;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Z-EW-104-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08ZX05044-2-8-2
2012-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7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