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藏)中H2S形成及富集机制

引用
通过对四川盆地含硫天然气田(藏)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模拟实验结果等的综合研究,揭示H2S形成机理并进行分布预测.P1ch-T1f储集层中足够的含镁SO42溶液和丰富的烃类(古油藏)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是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中大量H2S形成的主要途径;充足的物源基础、足够的能量供给、适宜的储集空间和苛刻的还原环境下发生的原地反应是高含硫天然气田(藏)形成的主要机制.而以与P2ch-T1f礁滩相储集层同期异相的致密碳酸盐岩为主的斜坡带、陆棚内部以及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等因缺乏物源、能量等难以形成高丰度H2S,即使有自P2ch-T1f储集层运移而来的高含硫天然气,也因远距离运移H2S被消耗而变为富烃低硫天然气.预测川东北黑池梁礁滩相沉积区有发育高含硫天然气藏的可能性.

川东北地区、硫化氢、TSR、富集机制、高含硫天然气田

37

TE133.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项目40739902,40839910

2010-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13-52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石油勘探与开发

1000-0747

11-2360/TE

37

2010,37(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