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211501-20210112-00121
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为CRT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ICU和入ICU 6 h后2个时间段分别采集3个部位(前额、膝盖、甲床)的CRT、平均动脉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情况、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分别比较不同部位CRT变化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中只有甲床部位CRT与患者乳酸清除率有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823(
P<0.05),额头0.232(
P>0.05),膝盖0.254(
P>0.05)。当患者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与患者乳酸清除率均无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299(
P>0.05),额头0.247(
P>0.05),膝盖0.258(
P>0.05)。
结论: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甲床部位的CRT与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有良好的相关性,甲床部位的CRT变化可成为临床评估微循环的实用工具。
感染性休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乳酸清除率
37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Z201100005520007;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Z201100005520007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458-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