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原子弹”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阳春三月,孔丘向弟子们询问“志向”,曾皙心智出窍,咏道:“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时竟把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孔老师感动得心旷神怡.其后数年,孔老师总为这种人生志向而不懈奋斗. 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率领大小徒弟走出鲁国都城曲阜,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仁”和“礼”.
大概孔老师没想到,两千多年后, 自己当初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形象会成为世俗大众顶礼膜拜的文化符号——当然,在这之前,中国人总是沉沦在是与非的选择中,孔老师也曾遭受到“被打倒”的厄运.在不同人心中,孔子可能是神,也可能是鬼.对待孔子的态度,有的人是冰,有的人则是火.肯定与否定的不停交战,留下来的, 只是太多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残片.
原子弹
K512.55;D815.2;E252
2012-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