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
随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认识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及后路椎板间腰椎髓核摘除术已经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手术方式[1].经历40余年的临床应用,手术器械更新换代,手术技术臻至成熟,为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解决了疾病的困扰.随着该手术的广泛开展,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出现很多原因较为明确的并发症,比如髓核残留、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神经根诱发痛觉过敏、手术器械断裂、椎管内血肿及腹膜后血肿形成、内脏器官损伤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等的并发症[2].另外相当一部分患者术中出现颈部疼痛、神志烦躁、癫痫甚至意识障碍等少见的原因不明确的并发症[3].随着临床实验研究的开展和认识,将这部分少见的并发症称为类脊髓高压综合征(Myeloid hy-pertension-like syndrome,MHL)[4].随着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的普及,其发生概率逐渐升高,对手术效果及患者生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的概念、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发生机制、预防措施、综合征
29
R687.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23-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