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内占位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肠源性囊肿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1958年Harriman用它来描述神经管原肠、内胚层或呼吸道囊肿[1].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占椎管内肿瘤的0.7%~1.3%,可见于任何年龄,多发于青少年,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2].多数患者无明显典型的临床表现,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或不适,疼痛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脊髓受压出现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3].椎管内的肠源性囊肿可以发生在脊髓的任何层面,最常见于下颈椎和上胸椎,极少发生在腰椎和骶椎[4].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5].2012年1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肠源性囊肿患者,为青年男性,符合发病年龄段,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诊断为L1~2椎管内占位肠源性囊肿,行经后路L1及L2全椎板切开、占位物摘除、横突及椎板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疗效满意.本研究结合文献探讨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27
R739.93(肿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2022-0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48-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