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带血管骨膜重建腱-骨、腱-假体止点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利用带血管骨膜原位重建关节周围骨缺损部位腱-骨止点及在金属内植物表面重建腱-骨止点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实验兔双侧桡骨肱二头肌腱-骨止点缺损模型,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将肌腱断端置于缺损处中央,取带尺动脉的尺骨后外侧骨膜瓣,包裹缺损部及肌腱断端并缝合固定.A1组:将肌腱止点断端缝合于骨缺损处骨组织断端,不用游离骨膜覆盖.B组:将肌腱止点缝合于钛板上,骨膜瓣包裹骨缺损及钛板-肌腱止点缝合处.B1组:将肌腱止点断端缝合于内固定钛板上,不用游离骨膜覆盖.术后第6周、第12周行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生物力学测定等观察骨缺损修复及腱-骨愈合情况.结果 A、B组12周后骨缺损可愈合,A1组12周后1例骨愈合,B1组均未愈合予以剔除.A组、A1组、B组12周后可形成腱-骨愈合,B1组未能形成腱-骨愈合.6周、12周A组成熟骨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2周B组骨母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毛细血管数量、腱-骨长入厚度、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免疫组化染色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未使用游离骨膜修复的A1组(P<0.01).6周样本中抗拉强度正常对照组>A组=B组>A1组;12周后抗拉强度正常对照组>A组>B组>A1组.结论 利用带血管蒂骨膜移植包裹肌腱和骨缺损部位的方法可以在有效修复骨缺损的同时重建腱-骨骨性愈合止点;带血管蒂骨膜不能在钛金属内置物表面形成成熟骨组织界面,但能形成腱-骨纤维连接,促进间接愈合;肌腱在钛内植物界面不能"自我愈合".
游离骨膜瓣移植、腱-骨愈合、骨缺损
27
R687.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宜昌市科技局医疗卫生科研项目
2021-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24-32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