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手外伤感染细菌种类的描述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手外伤术后感染细菌种类与受伤机制、受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三者之间关系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2011-2016年手外伤术后感染病例,其中男181例,女58例,年龄4~77岁,平均年龄 (42.96±12.60) 岁,对受伤机制、受伤程度、感染细菌种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9例术后感染病人中,重度和严重的绞轧、撕脱伤占比21.8%,挤压、砸伤占比23.4%;不同分级术后感染细菌种类不同,Ⅰ级革兰氏阳性菌占比38.3%,Ⅱ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占比为36.7%和40.8%,Ⅲ级及Ⅳ级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分别占比为65.8%和71.9%,各级之间感染细菌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离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为20.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4.7%,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 手外伤术后感染细菌种类随着损伤程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程度较轻的病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程度较重的病人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抗生素,减少感染发生.
手外伤、受伤机制、手外伤严重度评分系统、细菌种类
25
R63(外科感染)
2019-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