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钉矫形术治疗脊柱侧凸

引用
目的 经后路椎旁肌间隙椎弓根钉置入矫形术应用于脊柱侧凸患者的可行性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自2008年6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后路微创间隙外科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的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3~59岁,平均21.45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例,退变性脊柱侧凸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 X线、CT及三维重建、MRI检查,术前 Cobb角为23°~62°,平均(40.12±0.53)°;腰椎前凸角为11°~45°,平均(17.68±2.94)°;椎体旋转(Nash-Moe法)0度3例,Ⅰ度7例,Ⅱ度3例.旋转度1°~5°.术前进行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均未改善.手术方法均采用经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后方椎弓根钉置入,旋棒矫形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观察术后Cobb角、腰椎前凸角、腰腿疼痛改善率、植骨融合情况,从而综合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切口感染.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2~102个月,平均58.63个月.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 Cobb角分别为(40.12±0.53)°、(13.92±0.64)°、(14.57± 0.78)°,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7.68±2.94)°、(30.26±2.17)°、(28.71±2.45)°,ODI分别为(53.22±1.81)%、(26.33± 0.76)%、(27.84±0.68)%,JOA评分分别为(14.37±0.54)分、(29.73±0.71)分、(29.16±0.61)分,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当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均获得植骨融合,无螺钉松动、断裂、脱出.结论 经后路椎旁肌间隙外科技术治疗脊柱侧凸,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满意.

椎旁肌间隙入路、矫形、脊柱侧凸

24

R682.1+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8-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62-46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实用骨科杂志

1008-5572

14-1223/R

24

2018,24(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