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翻修策略

引用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单纯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及翻修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胸腰段(T11~L2)翻修手术的31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从基层转入,3例患者来自本院.男19例,女12例;年龄19~57岁,平均(35.4±3.6)岁.分析患者初次手术时影像学资料,根据 AO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分类,A3型4例,B1型2例,B2型5例,B3型7例,C型13例.均行单纯后路内固定.失败原因:内固定物断裂26例,椎弓根螺钉或连接棒断裂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后路椎弓根螺钉误置3例;后路手术减压不彻底1例;取内固定后出现侧凸畸形1例.首次术后症状无改善者2例,内固定断裂后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26例,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髂骨或钛网重建固定融合术;后路内固定重置长节段固定并行相应节段的椎管减压;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 AO分型中A型占翻修率的12.9%, B型45.16%,C型41.93%.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未见再次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术后10~12个月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Frankel分级上升0~2级,平均上升(1.3±0.79)级.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由术前平均6.9分降至2.4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由46.3%降至12.4%.26例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后凸角10°~58°,平均(40.5±15.3)°;术后矫正至-3°~7°,平均(2.3±3.7)°;末次随访时角度丢失0°~1.3°,平均(0.6±0.2)°;最终后凸矫正率为91.8%.结论 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初次手术基层医院未重视骨折损伤分型,B型、C型骨折单纯行后路内固定手术的失败率最高,翻修以重建脊柱前中柱、防止内固定再次失败为关键,并对初次手术失败所引发的疼痛及畸形予以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胸腰段损伤、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失败、翻修手术

24

R683.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2098

2018-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89-393,41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实用骨科杂志

1008-5572

14-1223/R

24

2018,24(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