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内固定器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通过研制新型内固定器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生物力学测试,论证该内固定物的力学稳定性和下一步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比较空心钉、张力带、新型内固定器三种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18具保留肩袖肌的新鲜冰冻成人肱骨尸体标本,建立大结节骨折模型后,随机编号分为3组,分别采用空心螺钉、张力带、新型内固定器固定大结节骨折块,在测试前,每个模型均给予3次加、卸载预处理,每次加载速度为10 mm/min,在0~80 N之间,每次30 s时间间隔,以消除标本模型的肌肉黏弹性及松弛效应,提高数据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最后将加载值调零,设定在保护载荷(900N)下对每个标本匀速加载(10 mm/min),标本的位移大小及相应载荷情况通过实验机的计算机软件自动记录,选取骨折线位移在2 mm、5 mm的大结节加载负荷作为比较数据.结果 三组标本(空心螺钉组、张力带组、新型内固定器组)在大结节移位2 mm时载负荷大小分别为(201.18±7.14)N、(238.83±31.04)N、(240.74±5.19)N,三组组间比较,张力带组较空心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内固定器组较空心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内固定器组较张力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标本(空心螺钉组、张力带组、新型内固定器组)在大结节移位5 mm 时载负荷大小分别为(410.48±32.79)N、(530.48±31.04)N、(728.36±10.43)N,三组组间比较,张力带组较空心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内 固定器组较空心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内固定器组较张力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肱骨大结节新型内固定器相对空心螺钉或张力带表现出明显生物力学优势,新型内固定器理论上为肱骨大结节骨折提供稳定固定效果,为下一步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肱骨大结节、骨折、新型内固定器、生物力学
24
R683.41(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上海市嘉定区卫计委科研项目2014-KY-05
2018-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