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X在兔实验性骨不连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建立骨不连的动物模型,发现实验性骨不连的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 cm(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对照组只是在前臂桡骨中段造成骨折,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10周、12周进行X线检查及抽取血样。骨形成特异标志物选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骨吸收特异标志物包括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 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NTX),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检测方法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实验组第2周3例有少许骨痂形成,但5周后骨痂情况稳定,术后8周仍无一例愈合。骨折组术后2周开始骨折线模糊,术后6~8周骨痂大量生长。两组间的BSAP、NTX有统计学意义( NTX F值187.512,P﹤0.001。BSAP F值16.051,P=0.001),BSAP术前、术后两组内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TRACP 5b术前术后、组间、组内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TX在术后5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术后5周与术前术后各个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周、8周、10周、12周均与术后3周、4周、5周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以后NTX水平基本稳定。结论新西兰大白兔骨不连缺损的模型可以选择为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 cm(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多个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有益于骨折愈合过程的临床评估。术后5周,NTX的显著下降,是否可以早期诊断兔实验性骨不连。
骨不连、生物标志物、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R68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海南省自然科学资金资助课题808212
2015-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12-816